笨蛋网笨蛋网
  • 站点首页
  • 生态果园
  • 公泰酱油
  • 江山绿牡丹
  • 和睦彩陶
  • 文化复兴
  • 联系我们
2024 年 7 月 17 日 作者:afu 0
正本清源

华夏文化的源流

华夏文化的源流
2024 年 7 月 17 日 作者:afu 0
正本清源

2021年2月2日图片素履之往

前一讲我们对《素书》这本书进行了整体的、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知道这是一本讲世间大道的书。

是一本管理学的巨著,学懂了它,就可以在人间行走无往不利。

素书开篇第一句就是“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

但道德仁义礼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是五者一体?

为了便于各位同道理解道德仁义礼,我们决定先做一下铺垫。

先从源头上理解我们华夏文化的起源、演化等问题。

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很复杂,且极富争议的事。

爱它的人,奉为圭臬。

恨它的人,对它极尽毁谤之能事,冠之以封建糟粕。

怕他的人,则抬出莫谈国是的招牌,随手就扔进了故纸堆。

有人说传统文化是三教九流。

三教指儒、佛、道,九流指儒家者、阴阳家者、道家者、法家者、农家者、名家者、墨家者、纵横家者、杂家者流。

有人说是诗经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有人说是凡和古代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模式化,脸谱化,表面化的看法和认知。

都是对传统文化最大误读和曲解。

就像看一本书一样,很多人都只看封面。

至于书里面的内容,因为大家都没仔细阅读过。

也只好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现在,我们从华夏文明的源头出发。

把它思想源流及演变情况讲清楚,讲透彻。

这样对于理解我们的文化是很有益处的。

传统文化都有哪些思想流派呢?易、道、儒、法、医、兵。

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

其他的各家思想,都是源于易经。

那么问题来了,易经是怎么来的呢?

源自于河图、洛书。

有的人会追问,河图和洛书又是怎么来的呢?

是我们伟大的祖先——伏羲观察天象,总结天地运行的规律得来的。

所以古人会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

根据首卦的卦序不同,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周有《周易》。

三易的卦序虽然不同,但是内容和道理都是一样。

现在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失传了,仅存周易。

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天地变化的一个象。

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

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

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

因此,运用易经的阴阳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这个世界。

既然有了阴阳,阴阳还这么重要。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阴阳从何而来?

阴阳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来呢?

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

万物本来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阴阳二气,创造了它们。

天地,也是由阴阳所生。

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有其他什么东西创造了天地。

于是,这就有了《道德经》中,无中生有的概念。

那么无既然能生有,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

无,是从一个连都没有的地方来。

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

那么我们继续追问,道从何而来呢?

道不生也不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从道中来,它只效法自己,这边是道法自然。

自然一词,指道自己的样子。

但是要理解连无都没有,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难。

理解不了道,就很容易失道。

失道了,那么就会以天地为准则。

人法则天地,便是失道而后德。

但法则天地的前提,是要理解河图洛书、理解易经的天地运转模型。

这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难。

无法做到法则天地,那么就会人法人。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从天伦之理滑向了人伦之理。

失德而后仁,儒家就诞生了。

以人伦之理来治理社会,最好的模型,当然是每个人都能自我管理。

大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谁也别伤害谁。

人皆尧舜,天下永久太平,这就是仁的理想境界。

但是,人有上品之人,中品之人,下品之人。

对于下品之人来说,不伤害别人,他的心里就发痒得难受。

为了约束这些不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下品之人。

那么就得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伤天害理的行为。

这个准则就是义,这便是失仁而后义的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孟子那么在乎义的原因。

守住了义,就是人。守不住了义,就是禽兽。

但现实很冷酷,没有人在乎义。

这个时候,孟子那套就不行了,荀子应运而生。

荀子一看,这社会乱啊,有些人连什么是人的行为,什么是伤天害理的禽兽行为,都分不清。

跟他们说太多的道理也是白搭,所以只能用礼来强行规范人的行为。

这就叫化性起伪。

但人们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越来越坏。

礼还是失守了。

这时候,韩非子在城墙头大声疾呼,我们要循名责实,规定人们应该去做什么。

做得好的就奖励,做不好的就要惩罚。

失礼而后法,法家出现了。

但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既然法律编制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网,那么只要找到其中的漏洞,就意味。

不守法的人,可以对守法的人,进行社会套利。

而且法律社会,必然会产生文官集团的腐败。

随着犯法的人越来越多,法律是网就编制得越来越密。

就算用重刑杀人也压制不住了。

不可避免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天下亡,是从失道开始亡。

好了,现在我们把易道儒法讲完了。

接下来讲医是怎么来的。

答,从易中来。

把易经重点阴阳各分三等分,就有了六气、六淫和六经辨证。

河图中的五,作为永恒的太阳,加上四时,那么就有了五运。

人法地,把洛书中的五,当成地。

那么就是在天成五运,在地成五行。

五运六气、五行六经,就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因为人身的阴阳二气,为天地所授。

所以,顺应天地的阴阳二气,则身体正,百病不起。

逆了天地的阴阳二气,则为病。

中医的总思想和原则,就是把一个不正的人,重新调节为正。

一个人病了,可以医治他,把他恢复为正的。

一个国家病了,也需要医治它。

把它重新变成正的,那就要靠政治了。

政治的政,左边是正,右边是矢。

国家不正了,就要不停的拿个小锤子敲敲打打。

把它重新扶正,这就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但是如果没有人出来把国家给扶正呢?那么就会天下大乱。

各方势力都要出来,互相攻伐,杀个昏天地暗、人头滚滚。

战国末期、三国乱世、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都是国家病了,人头滚滚的大乱世。

这时候,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就要用到兵法。

兵家思想,也源自于易经和道家思想。

负阴抱阳为生,负阳抱阴为杀。

那么兵家的总原理、总思想,就是负阳抱阴,阳谋在外,给你看到的,都是欺骗你的。

阴谋在内,用隐藏的看不见的主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击必杀。

这就是以正合、以奇胜。

轮到兵家出场,那么会杀到全社会只剩下一只力量、。

才会结束,社会又再次恢复太平。

因此我们可以勾画出从天下太平到天下大乱的图景。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失礼而后法。

失法而后刑。

失刑而后兵。

那么天下又是怎么从大乱到大治的呢?。

要重新匡扶天下,把它扶正。

就需要得再次让天下有道,复归于道。

通过以上的分析,易道儒法医兵六种思想流派。

并不是单纯的理论。

而是为了解决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治理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文化最鲜明的优势、活的灵魂就是经世致用。

如果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不能运用增益我们的家庭、生活、事业。

那说明是学艺不精,还没学到家。

文化

上一篇十六条组织定理下一篇 善与教养:中国人的第一课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About The Blog

Nulla laoreet vestibulum turpis non finibus. Proin interdum a tortor sit amet mollis. Maecenas sollicitudin accumsan enim, ut aliquet risus.

最近的文章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2024 年 9 月 27 日
强者立规矩,弱者讲包容2024 年 9 月 27 日
战争的起源,与战争历史形态的演变2024 年 9 月 27 日

分类

  • 中医保健
  • 同道相成
  • 天下杂谈
  • 宇宙宏观
  • 教育管理
  • 正本清源
  • 经世济民
  • 针砭时政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标签

中医 健康 同道 宇宙 宏观 教育 文化 时政 杂谈 社会 管理 经济

友情链接

同道相成
至道学宫
阿里云
PHPStudy
WordPress

资料归档

  • 2024 年 9 月 (8)
  • 2024 年 8 月 (1)
  • 2024 年 7 月 (60)
  • 2018 年 1 月 (8)

文章标签

中医 (14) 健康 (13) 同道 (17) 宇宙 (3) 宏观 (1) 教育 (5) 文化 (33) 时政 (4) 杂谈 (9) 社会 (2) 管理 (4) 经济 (4)

免责声明

本站大部分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同道相成”,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无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02--2024 www.0bd0.com All Right Reserved 笨蛋网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后源村东山坞 电话:0570-4930870 E-mail:service@0bd0.com
浙ICP备13006303号-1 公安备案 浙公网安备33088102002597 服务QQ:59478073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